服务机器人商业化程度不同 玩家仍较分散
根据中金证券的研报,业界一般将机器人划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两类,而服务机器人又细分成专业机器人和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专业服务机器人又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再进一步细分。需要指出的是,酒店、商场、餐厅场景中应用的机器人都属于专业服务机器人,其目标客户都是to B端,又被简称为商用服务机器人。
记者注意到,尽管不同的机器人瞄准的场景有所区别,比如云迹科技深耕的是酒店,擎朗科技被大众所熟知是在餐饮领域,猎户星空机器人则常见于商场、展馆中,但实际上,大多机器人厂商的“打法”都是餐厅、酒店、展馆、医院、教育、文旅、医疗等全场景的覆盖与布局,可谓是全场景“掘金”。
从应用场景来看,各类机器人的应用效果也不尽相同。北京某高端商场运营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商场内引入的机器人是与厂商免费合作的形式,但门店的接受程度并不高,来往顾客的使用意愿也很低。
谦询智库合伙人龚斌指出,酒店、仓储等场景下环境相对封闭和确定,服务流程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服务机器人的实用性较强一些。而像商场、餐厅环境略微嘈杂,语音交互很容易受到干扰,再加上消费者流动性强,导致客流与机器人的接触机会较少,因此商场应用的机器人目前还仅停留在出入品体温检测和部分固定位的引导方面。
如何判断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商业化前景,龚斌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即市场需求方的接受度与场景服务的复杂度(服务可标准化程度、环境属性)基本呈现反比关系。事实上,服务机器人要加速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生态上下游协同,任何一个环节“拖后腿”都会制约供给端的发展。从产业链来看,上游包括原材料、功能零部门以及核心零部件,后者包括伺服机、传感器、控制器、减速机等,产业链中游则是服务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以及系统集成商;下游则是设备代理商、B端客户或者C端用户等,可以预见这里有上百种应用场景,服务机器人的种类和产品也是多元化的,未来市场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但距离爆发还有一个发展周期。
从目前来看,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玩家非常分散,巨头大多以投资布局的方式参与,未来要占领市场制高点,考验厂商的是软硬一体化、平台化的能力,只有成为平台级的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商业价值。
更多资讯:迎宾机器人